故鄉(xiāng)無處不成景,入目更入心

來源:紅網(wǎng)新寧站 作者:劉小廳 編輯:redcloud 2021-07-29 20:53:17
—分享—

  追尋詩和遠方,打拼在異鄉(xiāng),驀然回首,我們才發(fā)現(xiàn),世界上最美的風景并非在遠處的人間天堂,還是在魂牽夢繞的故鄉(xiāng)。遠方雖有人間天堂,但靈魂無處安放,唯有故鄉(xiāng)的那山、那水、那人,那濃濃的鄉(xiāng)愁,總是揮之不去,一直在血脈和靈魂里流淌。

  崀山美,夷水柔,夢里常在畫中游;游子淚,思鄉(xiāng)愁,未曾漂泊難上頭。久居故鄉(xiāng),未曾遠行的國人常嘆:熟處無風景,猶如那句成語:墻里開花墻外香,因為習慣,所以麻木;因為習以為然,所以不覺其美。然而對于悠悠寸心的游子而言,情不知所起,一往而深;愛不知所然,愛不釋手。故鄉(xiāng)的山水,故鄉(xiāng)的田園,故鄉(xiāng)的一草一木,故鄉(xiāng)的一磚一瓦,故鄉(xiāng)的民俗風情,總是那樣的鮮活,山含情,水含韻,人含笑,萬物皆能觸動內心的柔軟,目之所及無處不成景,入目更入心。

  我的故鄉(xiāng)新寧縣位于湘西南邊陲,是五嶺山脈在湖南境內最西邊的一個山區(qū)小縣,但卻是一個旅游大縣。“桂林山水甲天下,崀山山水賽桂林”,這里山川秀美,風光旖旎,且不說大自然鴻篇巨制“色如渥丹,燦若明霞”的世界自然遺產、國家5A景區(qū)崀山的渾宏瑰麗。也不言“蓮潭映月”“放生映眺”“長堤柳岸”“花渡春風”等古景的詩情畫意。隨處走一走,都能領略它散發(fā)出誘人的無限魅力。

  農歷五月十五,回家陪母親過新寧人的大端午節(jié),早晚漫步夫夷江畔,看到夢里常見的畫面倍感親切。十七歲那年高考后,離開故鄉(xiāng)在外漂泊四十余年,每次回家那份云無心以出岫,鳥倦飛而知還的心情油然而生,故鄉(xiāng)是溫馨的港灣,故鄉(xiāng)是心靈的驛站,故鄉(xiāng)是一味專治鄉(xiāng)愁的妙藥,故鄉(xiāng)是凝神靜氣的靈禪。

  家住新寧縣城老城區(qū)的西門昇平街,1997年搬到南門。過去南門住的人大都是蔬菜隊的菜農,以種菜為生。改革開放后,隨著交通的便捷和縣城的擴大,菜農逐漸轉為城鎮(zhèn)居民,新建的小洋房越來越多,菜地基本消失。從南門散步至夫夷江,老宅子的斷壁殘垣封存著舊時的記憶,路邊和陽臺上的盆式蔬菜滲透出菜農的氣息,夫夷江畔的灘頭、沙洲更成了菜農們的樂園,長蔓縱橫滿籬爬,翠葉細藤著綠紗,果掛萬綞綠浪中,五光十色勝春花。觀那絲瓜,虛瘦得來成一捻,剛偎人面染脂香;瞧那茄子,紫頭青項背如龜,青不青兮紫不緋;品那苦瓜,貌若金蟾形丑陋,清心明目勝銀花;賞那豆角,穿籬上架身玲瓏,蕩漾秋千舞憑風;贊那辣椒,青枝綠葉果兒長,亭亭玉立斗艷陽。穿行于菜園,暗香盈袖,菜花間蝶也飛來,又趁香風雙飛去,滿簾人間煙火氣,最撫世俗凡人心。

  穿過菜地,來到江邊,但見朝霞靚成綺,澄江凈如練,一江綠水迤邐而來,紆徐澹蕩,清逸溫婉,水潤明秀,明麗動人。對岸群巒列青嶂,蒼翠郁郁,灘頭碧樹成翠幄,剛健挺拔,河柳拂風,曲水弄波,水色山光渾然一體。這里是新寧人農歷五月十五大端午節(jié)城區(qū)賽龍舟的江段,因為疫情連續(xù)兩年禁止劃龍舟,往日鑼鼓喧天,人山人海的歡鬧場面不復再現(xiàn),唯有水鳥、山雀的驚影打破江岸的寂靜,清雅之中更添幾分靜謐。徘徊其中,幽山聽鳥鳴,空氣中彌漫著泥土的芳香,涼風習習,舒坦入髓。

  坐在月光巖對岸的密林中,欣賞如夢如幻的畫面,點一支香煙,思緒隨著那裊裊煙霧飛揚,勾起我兒時的回憶,遙想當年,月光巖的畫面更加唯美,月光巖舊時是夫夷江畔一處標志性的景物,那時月光巖巉巖岑立,石幕如屏,危崖疊岫,怪石嶙峋,峭壁上的古樹槎枒,虬枝盤曲,凌厲勁挺,或偃塞斜倚,或拖枝倒掛,或漂浮探水,儀態(tài)萬千。古木掩映下有一石洞,洞口似弦月,臨江而立,上至山腰,下沉江底,月圓之夜,坐在洞中可見明月清渾,故稱月光巖,從渡潭沖以下至白公渡口是一座連綿數(shù)百米長的石山,統(tǒng)稱月光巖?,F(xiàn)在的月光巖因修建沿河公路,石山被攔腰削平,古樹盡毀,若不是上了一定年紀的縣城及周邊的人,已不知道月光巖了。舊時月光巖江景秀麗,水色墨綠,水流詭譎,兒時我曾與小伙伴們從西門碼頭下水,游泳至東門碼頭上岸,途經月光巖一帶,時常感到數(shù)處有冰冷的江水侵擾,應是陰河水匯入處。月光巖上連渡潭沖渡口,且有雷祖古寺,下接有2000年歷史的白公古渡,有白公亭,為何在新寧古景中,從犁頭灣至湘水渡口的十里江水之畔有五處古景,唯獨沒有月光巖?這要從風水說起,發(fā)源于廣西資源的資水,流進新寧時改稱夫夷江,江水南來北去,到達犁頭灣時遇放生閣上兩座石山阻擋,改向東流,流經長碼頭時又遇渡潭沖上面的石山和月光巖阻擋改向北去,如果沒有此兩處石山阻擋,河水將直奔水頭的山腳下,然后再從金子嶺山腳下順山勢回個頭來,繞回到縣城金石鎮(zhèn)地盤,形成一個大包圍圈,大彎曲的地形格局。

  風水學上有“山聚人丁,水聚財”之說,何謂吉水?水深、水清、水靜、水緩為吉,有大回水灣的地方更吉,故有曲水流觴之說,吉水養(yǎng)真龍,真龍出,豈有無富貴之理。正因為月光巖一帶的石山,局限了新寧縣城的地形,古城應為不規(guī)則的圓形,因河水直流而成半月形,面積減少一大半,回水灣長度成倍減少,漏了新寧人的財氣,古代新寧的文人墨客故未將其列入新寧縣城優(yōu)美的景點而加以褒揚。顯然,敗財之地,無人留戀,因而難成景點。不過余以為,猶如楊貴妃不能因為紅顏惡水而否定她的美,渾然天成的月光巖,也不能因為風水之說而否定它的景色之優(yōu)。

  沿河前行百來米,便到白公渡口。白公渡的傳說有兩種,一說是相傳春秋魯哀公時期楚王族白善在邵陽市西區(qū)一帶筑城防守,史稱“白公城”。新寧自古屬楚地,相傳白公到夫夷江巡視,曾在此渡口歇息,人稱“白公渡”;另一傳說是戰(zhàn)國時期秦國名將白起,伐楚時飲馬夫夷江,在此渡口揮師乘筏而渡,故稱“白公渡”。新寧人為紀念他們,在白公渡對岸修了白公亭和白公祠。兒時我在白公渡口旁邊的金石完小讀小學,見過白公亭。白公亭建在對岸的碼頭上,為三檐式四方二層雕花朱漆木制建筑,前庭后室,一層有固定木座板,供渡客歇息,前檐上懸白底金字“白公渡”橫匾。二層供有白公木雕神像,兩邊為廂房,四扇窗欞面江,前檐上懸“水天一色”匾額。每當夕陽西下時,站在白公亭上隔江觀覽,亭及水中倒影絢麗奪目,此景人稱“白亭夕照”。此次回鄉(xiāng),我特意到對岸尋找未果,連同白公渡口的臺階及上方一口甘冽的古井都湮滅在歷史的長河中。因為下方修建了白公渡大橋,白公渡已廢棄,站在白公渡渡口,有一種野渡無人舟自橫的滄桑感。

  在家吃過晚餐后,陪80歲的母親到白公渡大橋及對面的柳山散步,站在橋中,仰望海拔1772.4米高的金子嶺,遠山如黛,幽深綿邈,有祥云飛渡。下俯柳山,似一塊翠色的驪珠鑲嵌在夫夷江畔,江水瀠洄,游人如織。遠山近水,舒朗開合,相互映襯。倚橋觀瀾,晚霞映紅了江面,江水瀲滟,岸柳搖曳,芳草萋萋。東門碼頭上有下河游泳的,有破魚宰鴨的,有洗衣服的,有釣魚的,有乘涼的,一副怡人自得的景象。棒槌捶打衣服發(fā)出有節(jié)奏的“嗵嗵嗵”的聲響,多么熟悉而順耳,現(xiàn)在大城市里的年青人幾乎沒有見過棒槌,只有過來人才知道,那聲響是在為河水伴奏,為生活伴奏。“長安一片月,萬戶搗衣聲”,在故鄉(xiāng),耳畔漂來的棒槌聲,如梵音也是醉人的。在橋上,河風拂來,涼爽濕潤,陪著老母親散步,享天倫之樂,心情格外舒暢。 過白公渡大橋,便到柳山,這里曾是新寧古八景之一的“長堤柳岸”,有詩贊曰:“半江春色匿垂楊,擺霧搖煙浪影長,最愛沙頭雙白鷺,穿梭黃鳥共飛翔。”只是時過境遷,昔日古景中的駝柳,斜槐,銀沙,柔草,木樁長堤都不在,僅留下1/3的遺址,好在縣里在這里修建了夫夷江國家濕地公園,保全了古景的遺韻。夫夷江國家濕地公園以巍峨雄壯的金子嶺為背景,從沿河公路邊的游步道算起,依地勢至江心分三層,中間是塑膠游道,從白公渡大橋至湘水大橋,長約3公里,是一條集生態(tài)、觀光、休閑、防洪為一體的復合型廊道。青山綠水,朝曦落霞,古樹檐瓦,百卉千葩,清風陣陣,柳浪婆娑,江水徐徐,飛鳥翔集,山影、水影、柳影、人影、光影相映成趣,好一軸安然恬淡的山水畫卷。有楹聯(lián)贊云:“濕地空濛,水鳥相偕丹嶺醉;夫夷縹緲,輕舟攜伴彩云飛。”“一江碧水煙波渺,萬縷霞光野鶴翔。”“水因山秀,山共水清,出岫流云沉碧水;風共柳柔,柳因風媚,游園過客醉春風。”“夫夷水美,碧浪粼粼,流傳無數(shù)逸情趣事;濕地園奇,生機勃勃,繁衍幾多物種鮮花。”“夫夷似畫詩中韻,濕地如詩畫地湖。”這些楹聯(lián)將夫夷江國家濕地公園的詩情畫意,凸顯得淋漓盡致,無需我再贅述。

  每次回故鄉(xiāng),內人都笑我又回家吃奶,雖是嬉戲之言,到也十分在理,因為每次回家見到母親,就會感到特別溫馨,就像饑餓的嬰孩吃了母乳后獲得能量而心滿意足;隨處走一走,目光所及皆是美景,疲憊的身心都能神奇般康復。正如魯迅先生言,內心會充滿力量,會感到溫暖,從而擁有克服困難的勇氣和能力,以此獲得人生的樂趣和自由。

  丹山共碧水,醉美夫夷江,故鄉(xiāng)的山,故鄉(xiāng)的水,故鄉(xiāng)的親情,溫暖輕柔如春風,溫馨爛漫如秋日。故鄉(xiāng)無處不成景,入目更入心。

來源:紅網(wǎng)新寧站

作者:劉小廳

編輯:redcloud

本文鏈接:http://xhxs.com.cn/content/2021/07/29/10564732.html

閱讀下一篇

返回新寧新聞網(wǎng)首頁